低于目标的 6 月份通胀率为菲律宾中央银行 (BSP) 提供了今年继续实施宽松周期的空间,但意外的价格冲击和美联储的利率路径可能会影响这一前景。 财政部长兼货币委员会成员拉尔夫·雷克托(Ralph G. Recto)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,6 月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“为菲律宾央行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提供了更多空间,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菲律宾人的消费能力,吸引更多投资,促进经济增长,尤其是在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情况下。” 菲律宾群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米利奥·S·内里(Emilio S. Neri, Jr.)在一份报告中表示:“鉴于通胀前景依然乐观,且菲律宾央行近期的指导方针偏鸽,未来几个月可能再次降息。” 菲律宾统计局周五报告称,6 月份通货膨胀率从 5 月份的 1.3% 上升至 1.4%。 尽管如此,这一增速仍低于去年6月3.7%的增速,且在央行1.1%至1.9%的预测范围内。这也略低于《商业世界》杂志对17位分析师进行的调查中1.5%的预测中值。 六月份是通胀率连续第四个月低于菲律宾央行 2-4% 的年度目标。 今年前六个月,总体通胀率平均为1.8%,略高于央行1.6%的基准预测。 菲律宾央行行长 Eli M. Remolona, Jr. 周四表示,在通胀放缓和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,央行今年仍有两次降息的空间。 6月19日,印度货币委员会第二次连续降息25个基点,将政策利率降至5.25%。自去年8月启动宽松周期以来,印度央行已累计下调基准利率125个基点。 今年剩余的政策会议定于8月28日、10月9日和12月11日举行。 奈里表示,由于大米价格下跌,预计7月和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将保持在2%以下。 6 月份大米通胀率连续第六个月下降至 14.3%,为 1995 年以来的最大降幅。国家统计局局长克莱尔·丹尼斯·S·马帕此前表示,预计大米价格可能将在今年年底前保持负增长。 然而,有利的基数效应可能在9月份开始消退,通胀率可能在11月份回升至3%。这一预测未考虑即将到来的台风季节带来的任何供应冲击。如果强台风袭击农业部门,通胀率可能会更高。“内里先生说道。 据菲律宾大气、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称,预计今年将有 10 至 14 个热带气旋进入菲律宾责任区。 内里表示,菲律宾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“最大风险”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自身降息周期的不确定性。 他表示:“美联储今年是否会降息仍不确定,未来两个月的美国通胀数据对于确定美联储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至关重要。” 由于许多美国公司在4月前大量进口以缓解关税冲击,因此存在关税尚未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的风险。如果美国通胀上升,美联储可能会推迟降息,这可能会导致比索贬值,并限制菲律宾央行的回旋空间。 据路透社报道,美国总统唐纳德·J·特朗普要求立即降息,但美联储官员表示,随着通胀风险上升,除非就业市场开始大幅疲软,否则无需放松政策。 新的通胀数据将在大约两周后公布,美联储主席杰罗姆·鲍威尔表示,如果通胀确实因关税而上升,那么很可能在今年夏天开始出现。 美联储上个月将基准隔夜利率维持在4.25%-4.5%的区间,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如此。这一决定引发了特朗普的愤怒,他认为近期通胀疲软意味着美联储应该大幅下调政策利率。他已要求鲍威尔辞职。 鲍威尔曾表示,他打算任满 5 月 15 日结束的美联储主席任期。上周二,他重申了央行计划“等待并了解更多”关税将对通胀造成多大推高的影响,然后再降低利率。 利率期货显示,交易员们重新接受了这一观点,金融市场押注美联储将于 9 月开始降息,到年底总共只会降息两次,每次 25 个基点,而不是他们之前所期待的三次。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首席新兴亚洲经济学家米格尔·钱科 (Miguel Chanco) 表示,他们预计菲律宾央行今年年底前还将两次降息 25 个基点。 他在报告中表示:“我们对全年 1.8% 的平均预测仍然合理,但风险偏向下行,我们预计明年这一平均利率将升至 2.6%,仍处于央行 2% 至 4% 的目标范围内。” 花旗集团表示,由于国内外需求放缓,预计通胀率到 2026 年第一季度仍将低于央行的目标。 该机构表示,预计货币委员会将在8月和10月的评估中降息25个基点。此外,该机构还预计,在2026年该政策制定机构的首次会议上,该机构还将再次降息25个基点,该次会议可能于2月举行。 花旗集团预计今年总体通胀率平均为1.7%。 报告称:“我们预测的走势反映出,大米价格同比通货紧缩的趋势有所缓解,主要是因为基数效应将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显现,尽管价格会逐年上涨。” 我们还预计娱乐和教育等服务业的通胀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。然而,这可能会被公用事业和燃料价格的通缩加剧所抵消,尤其是在近期油价回落之后。风险可能偏向下行,尤其是如果食品通胀继续环比下降的话。 内里先生同样表示,只要布伦特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 85 美元以下,通胀就将保持可控。 他说:“中东近期停火导致油价下跌,缓解了对通胀的影响。”
|